《孩子劇團》演出現場 圖片來源:武漢人藝
9月8日晚“大武漢之夜”,由武漢市人民藝術劇院與武漢市江岸區長春街小學共同創作推出的紅色題材兒童劇《孩子劇團》在琴臺大劇院開演。67名學生與著名演員周錦堂,以及一批武漢人藝的優秀專業演員一道,演繹了一段80余年前“同齡人”的英雄歷史。本場公益演出現場直播,吸引了數十萬網友觀看。
再現80多年前“同齡人”的英雄歷史 圖片來源:武漢人藝
穿越80多年的時空對話
《孩子劇團》的故事原型是中國第一支少年抗日戲劇團體——孩子劇團。該劇截取了孩子劇團由上海轉移到武漢,在“武漢大會戰”前后所經歷的故事。劇中,性格倔強、做事莽撞的小海親眼目睹日寇飛機奪走媽媽和妹妹。因此,來到孩子劇團后,一心想找爸爸為媽媽報仇的他與孩子劇團的團員們經常發生小摩擦。然而,戰火硝煙的殘酷、親人的生離死別、黨的呵護關懷、團員之間的團結友愛、“藝術抗戰”的力量及萬眾奮起的抗日熱潮逐漸影響著他,讓這位從最初不相信靠演戲也能打鬼子的莽撞“小刺頭”,成長為堅強勇敢的革命小戰士。
全劇以現代孩子的歌詠為引,以劇中人物的日記為線,虛實相間、動靜結合、歌舞并存,將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畫面鋪陳開來。通過民族存亡危難之際,一群出身不同、年齡不一、“人小志大”的少年兒童,經歷了炮火的磨難和親人的生離死別,以戲劇、歌聲為抗日宣傳“武器”,不懼犧牲不斷成長的故事,謳歌了中華兒女弦歌不輟的家國情懷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讓孩子們從戲劇展現的童真童趣與悲壯感動中,領悟到什么叫勇敢、堅持、團結、友愛。
該劇以喜歡讀書的少年李新元所寫的日記為線索,并和老年李新元的回憶作為互動,勾起“孩子劇團”由上海轉移到武漢,在“武漢大會戰”前后所經歷的故事。飾演老年李新元的武漢人民藝術劇院黨委書記周錦堂表示:“這部劇是大膽創新、敢為人先的,為了更真實地還原當年的歷史,動員了一批尚且稚嫩的孩子,但孩子們真情實感的表現也使我覺得感動與振奮?!蓖瑫r,在他看來,當今世界觀點多元,各種思想相互碰撞,資本大量侵襲,這部劇的出現非常及時,是對孩子們最生動的紅色教育,同時也希望通過這部劇能激發孩子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責任擔當。
在戲劇結構上,《孩子劇團》既有八十年前的歷史再現,同時還有對當下的關照,讓演員與觀眾形成近距離的心靈感應和共情共鳴;情節上,用“孩子劇團”老團員新元的回憶與劇中人物新元的日記交織推進,讓劇中的故事更具代入感、真實感;在舞美設計上,以簡潔、寫意的軟景為主體、視頻訴求為烘托,舞臺支點為支撐,使得整部劇既有歷史真實感,又極富空靈詩意。
《孩子劇團》演繹最生動思政課 圖片來源:武漢人藝
排演兒童劇是最生動的“思政課”
參演該劇的67位小演員,絕大部分是長春街小學三、四年級學生,其中最小的才二年級,不少孩子是“零基礎”表演。暑假期間,這些小演員們放棄休息,一直在緊張排練。學生們的表演稚嫩,而他們從心出發的真實的、質樸的全情投入表達,將是該劇有別于所有這類題材作品的最大亮點。同時,對孩子們而言,排演這個兒童劇既是最好的紅色傳承,也是最生動的“思政課”。
飾演劉滬生的長春街小學四年級五班的劉澤錦說:“第一次在中南劇院演出的時候,臺下的觀眾反響熱烈,指導老師也夸我演得好,我激動地哭了起來。能成為‘孩子劇團’的一名成員,我感覺十分光榮,他們在抗日戰爭時期也能如此勇敢,邊逃難邊積極宣傳抗日,我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是通過這次演出,更加懂得了前輩們的頑強抗戰與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愛國之情?!?/p>
在劇中飾演小海的王若靈說:“經過兩個月的訓練,自己嘗到了酸、甜、苦、辣,也經歷過許多挫折,比如說當老師批評我的時候,我可能會難過,甚至可能會想著放棄,但是一想到自己飾演的角色在劇中很重要,想到了當時孩子劇團的團員們,他們在面對日本侵略者面前是多么勇敢,勇往直前,就覺得這點困難自己是能夠堅持的?!?/p>
年齡最小的趙欣悅:“自己在劇中飾演年齡最小、最可愛的小豆子,這個暑假過得很特別、很快,每天忙碌又快樂,忙碌是因為每天從早到晚排練,自己從一張什么都不知道的白紙,到了解到什么是演員,要把人物塑造得更好??鞓肥敲刻旌臀錆h人民藝術劇院的哥哥姐姐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感受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p>
用孩子來演繹劇中人物是該劇的一大亮點 圖片來源:武漢人藝
為孩子劇團賦予時代新內涵
該劇主創團隊介紹,該劇籌備歷時近3年,長春街小學師生大量閱讀歷史資料、團員回憶錄等,并尋訪北京、西安、??诘鹊?,與“孩子劇團”老團員對話,收集各類史料,最終與武漢市人民藝術劇院以“名校名團”合作的方式,共同創作這一紅色題材?!拔覀儗斈赀@些孩子的真實經歷、故事細節都融入劇里,不僅是孩子劇團的歷史,也是武漢這座城市的珍貴歷史?!?/p>
據悉,3天公演后,《孩子劇團》還將在武漢部分劇院駐場演出,并定期在全市各劇院展演?!包h史教育入腦入心,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遍L春街小學校長楊紅表示,孩子劇團興于上海、壯于武漢、歸于延安,又在武漢市這片紅色熱土重生,成為根植在一批批長春街學子心中的紅色基因?!斑@是一段具有獨特價值的歷史。這部劇的創作就是要充分挖掘孩子劇團蘊涵的寶貴精神,并賦予其新時代的新內涵?!?/p>
武漢人民藝術劇院黨委書記、院長田清泉表示,“名院名?!焙献魇峭苿觿≡荷罨母锏男屡e措新探索,也是為培養高素質藝術人才探索切實可行的改革之路。此次與長春街小學聯合打造《孩子劇團》,希望用遠去的、卻不能忘記的歷史故事,致敬百年大黨和革命先輩,更希望通過這部真實、生動與感人的藝術作品,弘揚戰火紛飛年代里紅色少年的愛國情懷與為時代發聲的社會擔當。
武漢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該劇導演冷佳華表示,“孩子劇團”起于上海,興于武漢,歸于延安,是中共領導的第一個少兒抗日戲劇團體,他們以戲劇歌詠為武器,動員和鼓舞了廣大少年兒童及人民群眾抗日斗爭的熱情,為宣傳抗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昂⒆觿F”在武漢的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值得我們去歌詠禮贊,這是歷史使然也是使命擔當?!逗⒆觿F》是一堂必要的·生動的·形象的愛國主義思想品德課,是緬懷歷史致敬前輩,“前事不忘,后事之事”!本劇用孩子來演繹劇中人物,展現出了他們的童趣、天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相信觀眾看到這部劇時同樣會感同身受,同時讓當今的孩子們從童真童趣與悲壯感動中,領悟到什么叫勇敢、堅持、團結、友愛,什么叫“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保ㄩL江日報 記者艾晨光 見習記者胡慧怡 通訊員顧佳 楊亮)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